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国家开会,基层器械市场新风口来了!

开年以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以及促进区域均衡布局的相关政策接连出台。组合拳下,基层医疗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国家政策密集发布,医疗资源下沉提速

近几日,国家层面有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密集发布。

4月14日,国家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政府购买服务改革重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4月13日,国家卫健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有关情况。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在会上介绍,国务院在近3个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卫生体系五年规划中都作出设置“双中心”的工作安排。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已按程序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此外,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分四批批复了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李大川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双中心的设置建设工作,研究制订未来5年国家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定向流动,推动解决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部平衡的结构性矛盾。

4月12日,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基层、应急和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提出,2023年要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地尽快拿出具体行动方案,落实“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系统性要求,补短板,强弱项,强队伍,积极推进乡村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通过上述国家层面的安排部署可以看出,推动疗资源下沉将是2023年我国医疗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02
2023年,新增社区医院500所


县医院是县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过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


李大川在会上介绍,截至2022年底,87.7%的县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能力,45.6%的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能力,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未来将继续开展城乡对口支援,推动人才下沉。组织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每县每批次派驻5-7人,每人帮扶时间至少1年,鼓励表现优秀且有意愿的医疗人才延长帮扶时间或留在帮扶地工作。同时,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方式,帮助受援医院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李大川指出,力争到2025年,对于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力争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对于常驻人口不足5万人的县,力争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或者通过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托管、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等多种方式,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4月12日的电话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机构比例提高到70%以上,新增建设社区医院500所左右。各地要选建升级一批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能力,发挥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作用。


与此同时,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以省为单位部署开展,今年达到紧密型标准的县(市、涉农区)比例不低于60%。


03
近百亿支持专科建设


李大川表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央财政已经累计投入资金25.4亿元,在全国支持了50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已经设定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筹资金、自主申报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达到102个。同时,各地财政也积极投入,共投入70多亿元,支持了465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10631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重点支持各地加强心血管外科、产科、骨科、麻醉、儿科、精神、病理等群众就医需求较高的专科,补齐专科资源短板,完成预期建设任务。


同时,在项目管理方面贯彻“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的原则,具体包括:大力扶持包括传统内镜治疗、宫腹腔镜治疗、介入治疗、局部微创治疗等微创技术发展,加强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争取在再生医学、精准医疗、生物医学新技术等前沿热点领域取得突破。


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建立专病联合诊治的有效模式,推广多学科诊疗、加速康复、中西医结合等诊疗模式,争取在手术机器人、3D打印、新医学材料应用、计算机智能辅助诊疗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在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将医疗质量安全作为专科能力建设的核心,以医疗质量安全情况为循证依据,采用科学管理工具开展针对性改进。


04

严管公立医院无序扩张

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李大川介绍,2015年和2017年国务院分别对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当中提到医联体有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针对不同的地域,分别针对城市地区、县域、跨区域以及边远地区,在城市建设城市医疗集团。


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全国遴选试点城市,以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主要工作包括: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构建分级诊疗的新格局;建立激励约束的新机制这四方面。


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的核心目的在于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但几年了部分大型公立医院无序扩张,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与上述目的背道而驰。


李大川表示,国家卫健委已经就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要求合理控制分院区的数量,各分院区要符合相应级别、类别医院的基本标准,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保障分院区的专业技术力量,避免出现摊薄、稀释优质医疗资源问题。


在设立条件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要求是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第二,要求医院在病床使用持续超过90%这种高位运行下,平均住院日处于全国同类别医院的10%。也就是工作效率很高,但床位数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第三,住院病人的疑难程度(CMI值)排名为所在省份同类别医院的前10%,就是医院要落实以收治疑难危重症为主的功能定位。第四,现有院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连续三年要在A+以上,专科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要在A以上。


最后,就是要求近三年来医院没有发生重大的医疗安全事件和严重的行风问题。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医院才可以设置分院区。


05
加速智慧医院建设


信息技术在推进医疗资源扩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赋予了更多形式,其中包括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


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李志远从阜外经验出发,介绍了信息技术落地成效以及对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他表示,在智慧医疗方面,阜外医院建立了基于客观真实数据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闭环监测平台,综合提升了医疗风险防范能力;在智慧服务方面,我们从诊前、诊中、诊后全链条服务入手,建成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目前互联网诊疗服务量约占门诊量的15%;在智慧管理方面,探索创建覆盖全部职能领域的客观数据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全面深化人、财、物信息化建设。


此外,还借助信息技术,在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远程跟踪随访、用药监测、全周期生活方式行为管理以及线上问诊等方面持续构建疾病管理矩阵体系,进一步助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


下一步将持续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增强智能化支持能力,完善医院的智慧化建设;持续拓展患者互联网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应用;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体系,降低安全风险,持续加强安全管控。


06

政策组合拳下

基层药械、设备市场爆发


开年以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以及促进区域均衡布局的相关政策接连出台。组合拳下,基层医疗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提高县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以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能力。支持县级医院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或服务半径大的县(市、旗)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包含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基层医疗再次被重点提及。文件要求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临床专科和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发展急诊科、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学科,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鼓励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相关专科专病中心。


进一步加强基层发热诊室建设和药械、救护车辆配备。各地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参考标准,将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药物、急救车组、制氧机等配备到位,更好应对可能风险。


4月12日的电话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发热诊室建设和药械、救护车辆配备。各地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参考标准,将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药物、急救车组、制氧机等配备到位,更好应对可能风险。


在利好政策下,2023年县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将再次升温,基层医疗设备市场也将持续扩容。


此外,时隔5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内容迎来重要调整,对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应用规范的设备,积极推动由甲类改为乙类或由乙类调出目录,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难度进一步降低。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这意味着在购置相应医用设备时可免于繁复的审批程序,大型医用设备在基层市场的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